【《金融時報》 2013年06月24日】
【導讀】受外匯局近期密集出臺加強“熱錢”監(jiān)管等政策的影響,5月份新增外匯占款較4月份大幅降低了77%。
伴隨著外匯占款增量的陡然下降,5月31日以來,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大幅攀升,基準7天回購利率上周全線飆漲,7天回購利率上周二是6.82%,周三飆升至8.2%,周四飆升至12%,周五降至8.5430。而在上月末流動性緊張現象發(fā)生前,該利率平均水平為3.30%。
雖然引發(fā)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大幅飆升的原因,既有債市監(jiān)管帶來的商業(yè)銀行去杠桿化,也有半年期銀行理財產品的集中到期,但外匯占款增量急劇下滑無疑是重要推手!板X荒”蔓延,讓銀行體系甚至缺乏購買債券的充足資金,債券流拍事件頻頻發(fā)生:繼6月6日農發(fā)行原計劃發(fā)行200億元6個月期債券,結果僅發(fā)行了115.1億元之后,6月14日財政部計劃發(fā)行的150億元短期國債最終也僅售出95.3億元。上周財政部發(fā)行的300億元10年期國債,拍賣結果依然表現平平:投標倍數為1.43倍,創(chuàng)下2012年8月份以來同品種國債投標倍數的最低水平。
銀行體系遽然短缺的流動性,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。有專家建議,目前應及時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否則將影響后續(xù)債券的發(fā)行。更大范圍傳播的消息則是,大型銀行正向有關方面施壓,希望能釋放資金,以緩解中國經濟當前所面臨的流動性異常短缺問題。
銀行體系流動性真如銀行間市場所顯示的那么緊張?
從5月份新增貸款數據看,當月人民幣貸款新增6674億元,不僅低于4月份的7929億元,同比也少增1258億元。僅從單月信貸數據看,銀行體系流動性確實緊張。不僅如此,5月份社會融資規(guī)模為1.19萬億元,也比上月少5763億元。然而,從5月末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看,這一數據為67.22萬億元,同比增長14.5%;而1至4月份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量高達15097.41億元,月均增量約3774億元,而去年全年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新增總額也不過4946.47億元。
這意味著,整個銀行體系的存量流動性依然處于高位,所謂的資金緊張是結構性的。市場所反映出來的流動性緊張,主要存在于少數杠桿化程度過度的商業(yè)銀行中。這類商業(yè)銀行由于激進經營,熱衷于繞開監(jiān)管防線無度發(fā)行理財產品、發(fā)放超出負債規(guī)模的信貸,一些資金甚至被挪作他用,因此一旦流動性收緊,從銀行間市場難以拆借到資金時,流動性風險立即顯現。
如今,大規(guī)模信貸投放已難以為繼、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預期也在改變熱錢流向,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度寬松的時代正在過去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商業(yè)銀行應轉變思路,穩(wěn)健經營,而不能在過度追求規(guī)模和效益的同時,將流動性的命脈交給銀行間市場或銀行間借貸。事實上,在一些銀行深陷流動性窘境、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持續(xù)高企的背景下,貨幣當局僅在6月18日和20日分別發(fā)行了3個月期20億元央票。地量央票在“錢荒”背景下發(fā)行,不僅意在打消一些銀行期待重回寬貨幣時代的期望,表明當局不會釋放流動性的意圖,也意在利用市場動蕩之機測試銀行的抗風險能力,以評估目前的流動性風險。
其實,目前國內產能過剩形勢依然嚴峻,中國經濟正處于調整結構、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。由于經濟結構調整需要時間,因此,此時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進一步放松貨幣供應,不僅會使部分新增流動性流向過剩行業(yè),從而加劇產能過剩,影響產業(yè)結構和經濟結構調整進程,也會增加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負債規(guī)模,刺激地方政府亂鋪攤子的沖動。同時,國家統(tǒng)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,5月份,70個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(huán)比上漲的城市有65個,表明房價上漲壓力依然很大。如果此時放松貨幣供應,資產價格泡沫將會繼續(xù)膨脹。何況,銀行貸款作為企業(yè)以往的主要融資渠道,其利率水平受到嚴格管制。這也使得即便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,釋放出更多資金,由于成本低廉,這些資金也更容易流入國企手中,而真正需要資金的小微企業(yè),其融資環(huán)境并不會因此改善。
鑒于流動性緊張是結構性的,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僅限于少數領域。而且當前“金融脫媒”已成大勢,在銀行那里難以獲得信貸支持的微觀經濟主體,可以通過發(fā)行債券或股票等方式,向市場融資。非銀行金融機構正通過理財產品和債券等渠道,為實體經濟發(fā)展提供融資支持。因此,較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,公開市場操作依然是當前調節(jié)銀行體系流動性的最好選擇。事實上,通過上周四第三期400億元國庫定存招標,加上公開市場凈投放資金,央行本月迄今為止已向銀行體系注入逾3000億元流動性,相當于半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。而據外媒報道,在上周四銀行間市場部分短期利率創(chuàng)下紀錄新高后,央行通過短期流動性調節(jié)工具(SLO)向市場投放了500億元人民幣,有效緩解了階段性資金過度緊張的狀況。這被市場視為央行在不愿下調準備金背景下的另一種選擇。
國際著名評級機構惠譽日前表示,“中國信貸泡沫為現代世界史上前所未有”,國外投資大佬也警告,“中國存在著一個巨大的信貸泡沫,這個泡沫是不會善終的!痹谠絹碓蕉嗟男刨J增長,卻得出越來越慢的經濟增長時,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這種“寬貨幣”政策思路并不是最有利于經濟發(fā)展的選項。
|